昨天晚上接近十點的時候,我的肚子開始絞痛,跑到廁所拉肚子,拉到一半卻開始感到頭暈、噁心,但想吐也吐不出來。我頭著地的跪在地上,頭腦軟弱,感到一股強烈的睡意,有點像是一氧化碳中毒的感覺(雖然我沒親身經歷過)。我躺到床上,連燈也沒關,史無前例地在兩秒之內睡著。四點整,自然醒。現在八點,我已經起來了四個小時,又開始感到睡意,但在回去睡覺之前,我想先在這邊提一下剛才讀到的一篇文章下面一則很有意思的留言。
-------------------------
這篇hub講的是學習語言的六大壞處:
http://flagostomos.hubpages.com/hub/6-Reasons-why-you-Shouldnt-Learn-a-New-Language
這六大壞處裡面,作者列出來的第一個壞處(第六號),是:你的腦袋會重新組織。雖然這是篇諷刺文,但我覺得這的確是學習語言的一大壞處,我感同身受。而底下一位叫做DAS讀者的留言,更是條理分明地解釋了這種重新組織的過程,我相當同意他的看法。我認為這絕對是成人學習外語最大最大的壞處。
我在網路上讀到的關於語言的文章大部份都是在勸人要學外語,在說學外語有哪些好處等等,很少看到有人能夠俱有說服力地描述任何一個學外語的壞處。因為這類的網路資源如此有限,我決定以我破碎的中文部份翻譯/改寫那則留言。
"我從來沒看過有人提出腦袋重新組織這項壞處,但我的感受也是如此。花這麼多時間和專注力試著表達及了解如何表達如此簡單的事物(一些在你的母語中你不會花任何時間去思考的基本單字和語言邏輯),似乎會使人的思維降到一個較低、較幼稚的層面。... 基本上,我已失去了一些高等的語言能力。
...
另一方面,我想這對在11-12歲之前開始學外語的小孩來說不是問題。因為小孩本來就花很多時間在思考母語的文法、拼音,及很多基本的邏輯,所以學習外語其實是在加深這些思考。因此,小孩學習外語是有利無弊的。...
...
而當成人(11-12歲以上)開始學習外語時,則實質上是在思維發展上往後退後了一大步。你必須花額外的時間思考一些你本來已經不須要思考的事情(像如何表達一些簡單的想法)... 基本上你轉換到一種非流利、較低階的語言狀態,而非高階的思想、修辭等等。當你開始注意句子的結構及基本句型等細節的時候,你也正在降低你的流利度。...你在學習語言時所專注的那個程度,決定了你使用其他語言的程度。
我對其他跟我有相同困擾的人的建議是讀書。不必讀太艱深的書,只要比你以前的寫作水平高就行了。讀書的時候,不要注意字的選擇、或是為何某個句子是這樣組成的,因為你已經不用再學習這些規則了。... 讀你感興趣、能讓你專心閱讀的書,而不要注意文章本身語言的技術。... 我不是很會寫作,但我對文字有的少許熟練度都是讀書得來的。"
我的感受和他一模一樣(這個詞我要打"一ㄇㄨ2一樣"才打得出來?!)。我當初學英語的時候就已經深深地感受到英語對我母語(中文)的殘害。當我回台灣,聽到當時六歲、還沒去美國的小弟毫無猶豫地以中文表達出他的想法的時候,我是多麼的震撼。哇,他好會講中文喔!才去了半年美國的我,已經無法毫無猶豫地以中文表達自己了。隨著我在美國待的時間越來越長,我的中文表達能力也越來越差。這也是當初我會開始寫中文日記的動機。高中、大學,我開始學習第三、第四,甚至第五和第六語言(分別是西語、法語、阿拉伯語、日語)。雖然我很喜歡學語言(我夢想著環遊世界、在世界各地居住),但是不可否定的,學習這些語言對我的中文和英文都造成了負面的影響。現在的我,不管使用哪一種語言,都只能以機械式、毫無自己"聲音"的方式,以邏輯為原則、基本的單字為材料,費力地堆砌出一些句子。
其實學語言還有另一個壞處,在那篇主文裡面也有提到,那就是同樣一個東西/概念,在你的腦袋裡會有好幾個代表它的字。這不僅佔用了我頭腦有限的記憶體,還增加了我說話時找字的時間。有的時候,找的不夠快,講話變得結結巴巴,甚至參雜不同語言。這些都是學習外語不為人知、少被探討的黑暗面。
如果你的夢想是當一個作家,我勸你還是不要學習外語吧!想要讀國外的著作,讀譯本就好了。專心鑽研自己的語言,才能變成專家。學習外語固然有它的好處,但為了基本程度的外語犧牲掉自己高等程度的母語,值得嗎?
但有一點我必須說明,以上描述的這些問題並不是永久性的。如果你不斷學習,繼續加強自己母語的能力,並且把外語學得和母語一樣好,最後你還是會變得比以前更聰明的。人類的頭腦可塑性是很高的。
至於我自己,早已被英文及其他語言"污染",所以我決定繼續進修各種外語及自己母語直到在各種語言都達到高等程度,讓思想達到另一種境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