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剛花了一個多小時讀了我在巴黎的時候寫的法文部落格,讀畢深深覺得自己這幾年來就跟短篇小說Flowers for Algernon的主角Charlie一樣,從天才慢慢變成白癡。當時已經讀了七年的法文的我,因為有多年用法文讀書寫作的底子,在巴黎那段期間聽力和口語都進步得很快,到最後甚至可以直接以法語思考。雖然如此,我當時覺得自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一直希望未來能夠在回到法國工作把法語學好once and for all。殊不知,2011年竟成為我法語能力的巔峰。過了五年,現在的我似乎是一句法語也說不出來了? 完全回復英語的思考模式。
讀著自己寫的文章,我覺得很熟悉,但同時也感到訝異: 這真的是我寫的嗎? 我怎麼能夠寫出這麼複雜的句子? 還用這麼多單字? 而且我當時幾乎不用想就直接打出來了。現在的我要寫出相似的文章可能要花五倍的時間。
這幾年,尤其是大學畢業之後,我總有種頭腦越來越差的感覺。這雖然這是我個人的感覺,但其實也有科學根據: 人類的頭腦從二十歲就開始不斷失去腦細胞,頭腦也不斷縮小。也就是說現在25歲的我,2011年的時候頭腦正處於巔峰時期,隨後開始走下坡。也有研究顯示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不僅語速變慢,寫作時句子的複雜度也持續下降,所以我在自己身上觀察到的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
想到這些,我覺得自己任何時候寫下的字都是很珍貴的個人紀錄。雖然我現在認為自己寫的極不流暢,十年後的我回頭再看這篇文章或許會覺得已經很不錯了。此外,我發現很多時候,我都記不得自己寫了甚麼。回頭再讀時會有種詫異感,好像在讀別人寫的東西一樣。所以說我不但能夠透過寫作認識現在的自己,也能透過寫作讓未來的我了解現在的自己(或是讓現在的我了解過去的自己)。
過去這半年來,intellectual life其實過得很空虛。雖然我一直想說服自己喜歡會計,但真的很難。會計(尤其是稅法)有很多東西要記,但卻沒甚麼挑戰性。昨天去上課發現沒半個人來,我就到久違的圖書館借了幾本書。我好喜歡在圖書館晃來晃去,看有甚麼書可以借的感覺。我借了三本跟物理(和數學)相關的書跟一本哲學的書,昨天晚上開始讀了那本哲學書(Theories of Truth by Richard Kirkham)。我好久沒有這麼興奮了! 真的。我讀會計的時候都會告訴自己,OK讀了八頁就可以看一集小丸子,但是讀哲學的時候我不但不必這麼做,還可以興致高昂地連續坐著讀一兩個小時。可惜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會計師,而不是哲學家。
今天早上一醒來馬上繼續讀Theories of Truth,讀了兩小時後又花了三小時把之前在市立圖書館借的一本書看完了(The End of Memory by Jay Ingram,關於阿茲海默症)。我發現我最喜歡的活動就是看書,再來是整理我的思緒,再來是寫作。就想腸胃需要食物填補一樣,我的頭腦需要定期接觸文字和數字。那是一種飢餓的感覺。而就如我常常吃太飽一樣,我一開始讀書之後常常停不下來。或許我這次真的餓太久了...
說到飢餓感,我還有另一種,那就是對旅行的飢餓感。持續上個段落的比喻,我需要定期"餵食"我的感官。電影電視甚麼的雖然可以暫時滿足我的感官,但是一段時間之後,我還是得旅行才行,而且是要到完全不同的地方(不同文化、不同語言)。昨天晚上我開始查五月去蒙特婁的機票,有點小貴,來回要$267,但我還是想去。我跟媽媽說,旅行這種事就是要想到就去做,就算又窮又忙還是得去旅行,不然以後會後悔。我現在就是又窮又忙,哈哈。
天啊,已經11點了,我到現在還沒開始做中級會計2的take home final exam。明天HG不知道有沒有幫我改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