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無知的結論

我不知道我要寫甚麼
我只知道我現在心靈非常疲累
疲累到有點生氣

為什麼人要把世界搞到這麼複雜?
為什麼會有戰爭? 為什麼會有恐怖份子?
有時我甚至懷疑這一切都是那些有權力者的陰謀
而受害者是我們這些平民百姓

我認識的伊斯蘭教是一個非常理性及和平的宗教
我認識的穆斯林大部分都是非常友善和intellectually curious的人
而我相信這一切都是Qur'an的影響
有些人 甚麼都不知道 甚麼都沒讀過
只會看電視然後做出無知的結論 (藉此滿足自己的優越感?)
期許自己和大家都能夠學會 "不批評自己不懂的事"
這樣一件簡單的事情
reminder: 教育 != 看電視

rant發表完了
其實我知道自己不該在乎別人怎麼說
可是我是人呀 我們是the social animal
我最大的願望就是世界和平
大家不要看電視 開始看書、做實驗
共同思考、研究、討論
以the truth為目標前進
不斷地擴張人類的知識範圍

我真的是把這裡當作自己負面情緒的垃圾桶
寫完之後心情平靜多了:)
希望沒有offend到任何人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25歲生日/報名了游泳班

今天是我25歲生日!
感謝神讓我健健康康地活到現在
本來想說會有quarter-life crisis
但老實說沒甚麼感覺耶
跟24歲的感覺差不多
只是現在age bracket不能勾18-24
要勾25-30了!

我剛剛終於下定決心報名了游泳班!
現在的感覺是: 期待又怕受傷害
因為時間無法配合,我報名的並不是初級班,而是中級班
也就是: 自由式、仰式、蛙式分別要會游15 yards (13.5 m)這樣的程度
但其實我完全不會游蛙式,自由式也幾乎不會換氣
希望到時不會被趕出來哈

會下定決心報名游泳班
都要感謝liawu的文章
我八月初偶然發現她的部落格 現在已是忠實讀者
她對游泳的熱愛和每天堅持游泳這個習慣讓我深受鼓勵
期望自己也能像她一樣養成每天運動的好習慣
擁有健康和修長的好身材

25歲的目標:
規律運動
減肥
完成大部分的會計和數學學分
找到實習
開始準備CPA exam
旅行 (Scandinavia, Japan)
聯絡以前的朋友

十一月初到現在的個人生活記事:
  • 和弟弟因為Nike的事情吵架
  • 考試x3 (102, 97, ??)
  • 推銷出16張信用卡
  • 背痛,熱敷之後好轉
  • 買回台灣機票$791
  • 用了這輩子看過最好的Coupon: 免費Domino's pizza一個(any size, any toppings)
  • 免費吃Firehouse Subs
  • 讀了Blink, The Slow Fix, and some of: David & Goliath, Life without Lawyers, What Intelligence Tests Miss, Eat That Frog
  • 選了下學期的課(Tax II,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II & III, Topology)
  • 看了白色巨塔(重看), The Imitation Game, Julie & Julia, 12 Years a Slave
  • 買了泳衣、泳帽、泳鏡,並報名游泳班!
  • 左手大拇指指尖開始痛
 其他:
  • 媽媽去大陸和沖繩出差
  • 爸爸邀請鄰居吃飯
  • 巴黎恐怖攻擊
  • 兩個禮拜沒有連絡任何人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聰明不聰明


記得小學三年級時我們曾經考過智力測驗,考完後老師跟我爸媽說我是班上女生分數最高的,我後來也知道了。但是我們班上只有七個女生,而且大部分都會欺負我,比她們那種人聰明實在沒甚麼了不起 的。但爸爸媽媽好像從那時就覺得我很聰明,而老師則覺得我是聰明不用功,考試成績才沒有別人好。

七年級來美國之後,我非但沒有覺得自己很聰明,反而覺得自己很笨。我常常幻想著跟美國人換腦袋,這樣我就會說英文了。唯一覺得自己比較聰明的時候是數學課,我在9年級之前幾乎不曾study,可是這個優勢隨著上高中之後也漸漸消失了。

高中四年,我仍然一直覺得自己很笨。十年級的時候,world history一個5-paragraph essay,別人一個小時就寫好了,我要寫五個小時。十一年級U.S. History考試要考文章,我求老師在考試之前給我題目,這樣我才可以先寫好、背起來,考試的時候再寫出來。十二年級物理課,我因為沒準備好不敢去考試而翹課,老師說她很擔心我以後上大學要怎麼辦。

然而爸爸媽媽還是一直覺得我很聰明,我也一直很在意這點,並努力想要表現得很聰明。十年級時我去參加背pi比賽,背了300多位數(但是只得了第三名)。十一年級開始在網路上學魔術方塊,說穿了那也是用背的。或許我的記憶力滿好的(這也幫助我學習很多語言),可是那不代表我很聰明。

上大學之後,我更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聰明其實是一個很相對性的形容詞。如果週遭的人有一半都比你聰明,那妳就是一個普通人。我在大學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普通人,我甚至覺得自己應該比大部分的人都笨。

大學畢業之後,到台灣工作,更讓我覺得自己白目、笨手笨腳。種種"眉角"我完全弄不清楚。到智利工作,我對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繼續往下降。雖然工作能力和智力不見得成正比,但在我的內心它們是有關係的。

而從頭到尾,爸爸媽媽一直覺得我很聰明,我在他們面前也盡可能表現自己多聰明。但是內心深處,我知道自己其實並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好。

去年年底回到美國,對我的自信來說是一個轉捩點。細節就不說了(改天再寫),這一年來我越來越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之前我都太專注於我的缺點,而看不見我的優點。而看見自己的優點帶給我自信。我了解到自己的智力可能是slightly above average,但光這個不能定義我這個人是誰。比智力更重要的traits還有自制力、行動力、同情心、對人情世故的了解等等。

雖然每次爸爸媽媽稱讚我頭腦好的的時候,我都會很高興,但是我希望他們可以不要再作此稱讚了。並不是因為我不認為自己聰明,而是因為我意識到一個人的聰明與否實在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格。爸爸每一次稱讚我頭腦好,其實都只會讓我感覺驕傲、重視智力勝於努力。這樣對我也不是很好。

不管我是否聰明,我希望自己能夠慢慢蛻變成一個成熟、有智慧的大人,並運用自己的能力讓世界變得更好。

"早知道就不讓妳去念UVA了"


前幾天我跟爸爸在社區走路,因為那時爸爸57歲生日快到了,而我自己也即將滿25歲,我便問他如果可以回到25歲的話,他會做出甚麼不一樣的決定。"很多阿~"他說,但也說不出甚麼具體的。

我改問 "那如果你可以回到50歲呢?"。爸爸本來笑著說50歲那時還不是跟現在的生活差不多,可是他陸續又說:"如果可以回到那時候,我就會多注意荃了",我說對阿,要注意不要讓他染上惡習。

沉默地走了一陣子,他突然又說,"然後我就不會讓你去念UVA了"。我心裡有種不好的預感但還是問"蛤? 為什麼?"。爸爸回答: "這樣你就不會去信甚麼回教了。"

當時我心裡閃過很多念頭,但只回了"那跟UVA又沒有關係。" 那是真的,在我正式"信甚麼回教"之前,我在那邊連一個穆斯林都不認識。我會決定改信伊斯蘭教,完全是因為自己在網路上查資料、自己閱讀可蘭經,這樣研究將近一年之後才自行決定的。我是說完shahadah之後才查到UVA有Muslim Student Association (穆斯林學生會),而後才開始認識UVA的穆斯林。

雖然我遇到的穆斯林大部分都很好,但是也有一些人讓我非常失望。就像我後來跟我朋友說的一樣,"感謝神讓我在認識穆斯林之前,先了解伊斯蘭教。如果我先認識穆斯林,那我今天可能就不會是穆斯林了"。換句話說,穆斯林的表現不能代表伊斯蘭教的真義。要真正了解伊斯蘭教,除了閱讀可蘭經之外別無他法。

聽到我的回答,爸爸只回了一句: "有~~"。我當時只感覺百口莫辯,熟悉的挫折感又悄悄回到我的心裡,腳步也越來越重。

爸爸說這話有很多地方讓我感到非常不爽:

(1) 口氣中充滿著對我信仰的不尊重。我自己從來不會對其他人的信仰如此不尊重。我在大學最好的朋友一個是西藏佛教徒一個是無神論者,我和她們無所不談,抱括信仰。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信仰的旅程,每個人都在追尋真理,只是我們都有不同的經歷背景,所以處於不同的地方。爸爸每天都稱讚我"頭腦好",那為什麼他就不能尊重我的決定呢?

(2) 他說這話暴露了他有多不了解我。我高中時期和剛上大學那一陣子其實有點憂鬱症傾向,不是很嚴重,但我常常想死。我很感謝神將我從那個深淵救出來。此外,伊斯蘭教給了我一個知識的構造,讓我能夠把各種學問連接在一起。我會對數學及哲學產生興趣有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還有其他很多很多好處,都是伊斯蘭教帶給我的。爸爸說這話代表他完全不了解我的信仰對我的重大意義。

(3) 他說他就不"讓"我去念UVA,好像他可以控制我的生命。這點其實還好,因為我知道爸爸就是這種人,一直到現在還是把我們當小孩,但是我聽著還是有點不爽。

此時,爸爸發現我落後很多,便問"你怎麼走得那麼慢?" 我說 "因為我不想跟你一起走。" 說完之後我就後悔了,因為我知道我很幼稚,而且這樣的表現完全不是一個穆斯林應該有的,只會帶來反效果。我知道爸爸很愛我,但是他說這話只讓我感覺我們之間的距離好遠。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他了解我,了解伊斯蘭教?

但是我無法承認我的錯誤,只能繼續在黑暗中,帶著挫折感繼續往前走...

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好久沒來這裡了

10/31/2015

真的好久沒來這裡了,我好像沒有一件事情能夠做得很長久。好險,這邊不管怎樣都不會消失,我隨時要來就可以來,也沒有讀者的壓力。

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們去Chapel Hill找弟弟。吃完午飯後,我們到弟弟公寓附近的trail走路。那條步道走到底是一個公園,公園裡有一個玫瑰花園和涼亭。這個公園我們三月的時候也來過,那時這個玫瑰園裡甚麼都沒有,只有一些禿禿的植物。沒想到這次去,竟開了這麼多種顏色的玫瑰花: 正紅、桃紅、粉紅、亮橘、粉橘、鮮黃、淡黃、白、白中帶粉紅等等。

爸爸本來只想坐在涼亭休息,我硬是拉著他去賞花。離開時,我感覺到淡淡的幸福。聽說人越來越老,眼睛看到的顏色就越來越淡。Baby看到的顏色是最鮮艷的。我想不只是眼睛,我們的心也是這樣吧。小時候感覺這個世界好大、好有趣,隨時都有好玩的事情,就算沒有,我的想像力也可以補足。長大後,興奮感退了,夢想變小了,玩心也麻痺了。不知不覺,我竟然也變成一個皺著眉頭的無趣大人。

今天看到這些美麗的花朵兒,讓我最近非常黯淡的人生多了一點光芒。希望這點光芒能夠激發我對生活的熱情,讓我重新用小孩的眼光去看世界。

今年到目前為止,人生有很多變化。改天再來這邊summarize一下。可能是因為自己25歲生日快到了,面臨著quarter-life crisis,我不停地思考自己到目前為止的人生和我的將來。可是有時候,又覺得想這些有甚麼用呢? 還是認真地去感受每一刻比較實在。

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我該如何平靜謙虛地接受批評? 如何變得更不情緒化?

今天早上我在洗衣房把洗好的衣服放到烘衣機裡,不小心碰到一個靠在牆邊的曬衣服用的鐵架,發出了滿大的聲響。媽媽在隔壁房間聽到後就念我,怎麼那麼莽莽撞撞,做事那麼不小心,甚麼的。本來應該是很合理的評語(我的動作的確粗魯),但是當時我不知道為什麼,心中馬上升起一股想要反抗的力量,到房間跟媽媽很大聲地說,那個鐵架就放在洗衣機的門旁邊阿! 我又拿那麼多衣服,根本看不到,奇怪喔! 之類的話。我馬上就後悔了,但是接下來媽媽要我反省自己為何這麼不能被人說的時候,我又立刻反彈! 為什麼我會這麼沒辦法接受別人對我的任何負面評語呢? 我明明就知道自己不對。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我永遠沒辦法改善自己的性格

我該如何開始變成一個成熟謙遜的人? 我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將是我今年Ramadan的主要課題之一... 今年的Ramadan是6/17到7/17,剛好是我們旅行回來的那一天晚上開始。我之前不知道為什麼以為是從七月初到七月底,剛剛又google才知道。

旅行期間想必很難繼續在這裡每天寫至少250字(我不想帶電腦),只能用手寫了。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對未來的一些想法

從兩天前開始決定每天寫250字,但是到目前為止連一個字都沒寫。家裡有五個人加一條狗,24小時隨時都充滿著聲音跟需要做的雜事,雖然很熱鬧,但是也很難靜下心來看書或寫字。例如現在,我的家人們剛開始看一片新的日劇,但我因為要堅持自己每天寫字的目標,只好犧牲不看。

本來想去英文blog寫,但想想還是來這邊寫好了,畢竟已經四個多月沒寫中文了! 這個學期回到學校讀數學,收穫很多。現在不知道要(1)一直繼續讀數學(應該不會),(2)想辦法聯絡以前的哲學教授,問他們可不可以幫我寫推薦信,如果可以的話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底申請哲學研究所(只能申請terminal MA program,因為我學士學位的主修不是哲學。問題是terminal MA program沒有金錢的補助,必須完全自費。如果直接申請PhD program就沒有這個問題),還是(3)繼續在我現在就讀的大學選修會計學分,2017年初去考CPA Exam,累積一年相關經驗之後申請CPA執照。

我現在是傾向於(3),因為如果當上會計師的話,就不用擔心錢的事情,可以常常去旅行,而且買房子跟媽媽一起住的願望也可以實現了! 搞不好還可以幫助爸爸提早退休。雖然研究我有興趣的哲學和宗教相關問題的時間一定會減少,但是生活上就沒有顧慮了。只是,如果我選擇(3)的話,那我離"發現真理"的夢想又越來越遠了。我很有可能又陷入單純為了錢而工作的陷阱,最後因為心靈無法被滿足而變得不快樂。況且,如果我現在不去申請研究所,那我可能會永遠失去繼續讀書的勇氣。但是,這也不一定;我也可以工作幾年,存一定數量的錢之後再去讀書。

到底應該如何? 我想我現在需要的是神的指引。

總而言之,我不後悔自己這一年讀數學的決定,但我還是得必須擔心未來該做甚麼...因為如果我想要申請研究所的話那麼現在就應該開始準備了。

唉,其實一直想以後要做甚麼真的很累。如果21歲以後的人生也能像21歲以前的人生這麼有規劃就好了... 大學畢業以後,對未來感到一片茫然,但也覺得自己的人生有無限可能。幾年後,突然了解其實自己真的有勇氣選擇的也就那麼幾條路而已。人生真複雜。

後天就要出發去加州參加我表姊的婚禮了。我自從2003就沒有看過我在加州的表姊們,12年了! 時間過得真快。6/6的婚禮結束後,我們要去黃石公園跟猶他州的幾個國家公園,然後再經由拉斯維加斯回到加州。媽媽跟弟弟6/17要回台灣,我們其他人回北卡。荃則是九月初要回台灣讀大學。爸爸明年過年要回台灣,我不知道甚麼時候才能回去。

外面的雨下得好大。今天晚上應該沒辦法遛狗了吧!

2015年2月1日 星期日

2/1

今天早上本來想要7:00起來,結果一直睡到10:30。早上洗了衣服,下午整理房間、讀了一下書、走路、煮了三道菜,就是沒寫數學功課。壓力好大。其實那些問題可能也沒有多困難,但是我就是會想逃避。

晚上有Super Bowl美式足球比賽,雖然我覺得美式足球很無聊,但比賽中間的電視廣告好像還滿有看頭的。最近爸爸看了好多運動比賽。昨天看了UNC vs. Louisville跟UVA vs. Duke的籃球比賽(結果UNC 跟UVA都輸了...),今天又一直在看澳洲公開賽(網球)。

下午因為某些事情,心情不好,全身不爽,就是想動一動,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所以就自己一個人到社區走路。平時要30分鐘的路程,20分鐘就走完了,一路上還撿起好幾條掉在地上的樹枝,狠狠地折斷那些樹枝,然後再很用力的把它丟回地上。看到我的人大概以為我是瘋子吧。

今天晚上要:做完數學功課。
明天:上課、打疫苗、補讀書...

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

2015年的第一個月

以下是一月發生的一些事情:

大家各分東西
一月的前十天,媽媽、弟弟、荃荃都各自回到自己的地盤。媽媽回台灣,弟弟和荃回大學。我跟爸爸留在家。

看完舌尖上的中國
上上個禮拜跟爸爸看完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和第二季,我覺得還滿好看的。對了,十二月份又和家人看了一次後宮甄嬛傳,真墮落。

在Fiverr上第一次有顧客上門
我一月初在Fiverr上面創了一些gigs(這是我的profile),其中有一個是基於可蘭經回答任何關於伊斯蘭教的問題,竟然有人問我!他問了兩個問題,照理說應該付$10,但我跟他說因為他是我的第一位客人,我就算他便宜。我把我的其中一個回答貼在這裡

去Raleigh打工
我上個禮拜(1/19~21)去Raleigh一家大公司幫忙測試他們HR軟體的中文版,晚上住在弟弟那邊,早晚搭公車通勤,三天總共賺了$325。雖然工作本身很無聊,但遇到了很多人,總的來說還是一個滿有趣的體驗。

開始上課
這個禮拜一(1/26)開始在附近的大學上課,也開始自己開車上下學。第一個禮拜的感想:數學很難,壓力很大,每天都在圖書館待好幾個小時,但是很慶幸自己能夠下定決心繼續讀書。至少我不會覺得自己每天只是為了"存在"而消耗生命。我還遇到了很多其他跟我一樣的成人學生,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我覺得這樣很好。

應徵打工
我在網路上寄了很多履歷,但目前為止只有學校的一個工作有可能會上,是打募款電話的工作。說實在,我不是很喜歡打電話,也不是很會說話,但也正因為如此,我越需要逼自己去做這份工作。要在這個社會上生存,還是需要一點基本的溝通能力。

走路走了14次
爸爸今年有一個目標,是每個禮拜至少走路三次,一次至少30分鐘。我的目標則是盡量每天都去走路。雖然我腳還是很痛,這個月我總共走了14次,爸爸才走了11次。

去看弟弟和荃
昨天晚上我們去看弟弟,今天去看荃。其實昨天去弟弟的大學,主要是去拿我上個禮拜忘在他公寓的背包,所以跟他一起在Panera Bread吃了晚餐後,我們就回來了。今天下午跟荃荃去他一個越南同學的阿嬤開的餐廳吃午餐,還不錯。後來,又去隔壁的亞洲超市和Harris Teeter買點東西。

家裡的事情:媽媽這個月去大陸出差,弟弟下禮拜21歲生日,荃荃的律師19號要出庭。我們三個的春假時間都不一樣。弟弟說春假要跟朋友去邁阿密的海灘玩,我覺得很無聊,但是美國的年輕人就是喜歡去海灘。媽媽過年後還要再去貴州,很想跟媽媽一起去。

大致上就這樣了...

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

文章分享:困境與抉擇

困境與抉擇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教授 彭明輝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差一分可能就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的命運從此改觀!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先考研究所?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地問我這些問題。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需有的!譬如,我的兩個孩子國中成績都沒有到「就算失常也穩考得上」的程度,但是我和兩個孩子就都不曾在聯考前夕真正地焦慮過。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如果我們看得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

以聯考為例:一向不被看好的甲不小心猜對十分,而進了建國中學;一向穩上建國的乙不小心丟了廿分,而到附中。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滿,另一家人愁雲慘霧,好像甲、乙兩人命運從此篤定。可是,聯考真的意味著什麼?建國中學最後錄取的那一百人,真的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嗎?僥倖考上的人畢竟仍舊只是僥倖考上,一時失閃的人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前功盡棄。一個人在聯考前所累積的實力,絕不會因放榜時的排名而有所增減。因為,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累積的過程!所以,三年後乙順利地考上台大,而甲卻跑到成大去。這時回首高中聯考放榜的時刻,甲有什麼好得意?而乙又有什麼好傷心?同樣的,今天唸清大動機系的人,當年聯考分數都比今天唸成大機械的人高,可是誰有把握考研究所時一定比成大機械的人考得好?仔細比較甲和乙的際遇,再重新想想這句話:「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不會因一時的際遇而中止或增減」。聯考排名只不過是個表象。有何可喜、可憂、可懼?

我常和大學的同學談生涯規劃,問他們三十歲以後希望在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可是,到現在沒有人真的能回答我這個問題,他們能想到的只有下一步到底是當兵還是考研究所。聯考制度已經把我們對生命的延續感徹底瓦解掉,剩下的只有片斷的「際遇」,更可悲的甚至只活在放榜的那個(光榮或悲哀的)時刻!但是,容許我不厭其煩地再重複一次:生命的真相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該得的遲早會得到,不該得的不可能長久保有。我們唯一該關切的是自己真實的累積過程(這是偶發的際遇所無法剝奪的),而不是一時順逆的際遇。如果我們能看清楚這個事實,生命的過程就真是「功不唐捐」,沒什麼好貪求,也沒什麼好焦慮的了!剩下來,我們所需要做的無非只是想清楚自己要從人生獲得什麼,然後安安穩穩,勤勤懇懇地去累積就是了。

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從一進大學就決定不再唸研究所,所以,大學四年的時間多半在唸人文科學的東西。畢業後工作了兩年,才決定要唸研究所。碩士畢業後,立下決心:從此不再為文憑而唸書。誰知道,世事難料,當了五年講師後,我又被時勢所迫,卅二歲才整裝出國唸博士。出國時,一位大學同學笑我:全班最晚唸博士的都要回國了,你現在才要出去?兩年後我從劍橋回來,眼裡看著別人欣羨敬佩的眼光,心裡卻只覺得人生際遇無常,莫此為甚:一個從大一就決定再也不鑽營學位的人,竟然連碩士和博士都拿到了!屬於我們該得的,那樣曾經少過?而人生中該得與不該得的究竟有多少,我們又何曾知曉?從此我對際遇一事不能不更加淡然。

當講師期間,有些態度較極端的學生曾當面表現出他們的不屑;剛從劍橋回來時,卻被學生當做傳奇性的人物看待。這種表面上的大起大落,其實都只是好事者之言,完全看不到事實的真相。從表面上看來,兩年就拿到劍橋博士,這好像很了不起。但是,在這「兩年」之前我已花整整一年,將研究主題有關的論文全部看完,並找出研究方向;而之前更已花三年時間做控制方面的研究,並且在國際著名的學術期刊上發表過數篇論文。而從碩士畢業到拿博士,其間七年的時間我從未停止過研究與自修。所以,這個博士其實是累積了七年的成果(或者,只算我花在控制學門的時間,也至少有五年),根本也沒什麼好驚訝的。常人不從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來看待生命因積蓄而有的成果,老愛在表象上以斷裂而孤立的事件誇大議論,因此每每在平淡無奇的事件上強作悲喜。可是對我來講,當講師期間被學生瞧不起,以及劍橋剛回來時被同學誇大本事,都只是表象。事實是:我只在乎每天廿四小時點點滴滴的累積。拿碩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時刻裡這些成果累積的外在展示而已,人生命中真實的累積從不曾因這些事件而中止或加添。

常有學生滿懷憂慮地問我:「老師,我很想先當完兵,工作一兩年再考研究所。這樣好嗎?」「很好!這樣子有機會先用實務來印證學理,你唸研究所時會比別人更瞭解自己要的是什麼。」「可是,我怕當完兵又工作後,會失去鬥志,因此考不上研究所。」「那你就先考研究所好了。」「可是,假如我先唸研究所,我怕自己又會像唸大學時一樣茫然,因此唸得不甘不願的。」「那你還是先去工作好了!」「可是....」我完全可以體會到他們的焦慮,可是卻無法壓抑住對於這種對話的感慨。其實,說穿了他所需要的就是兩年研究所加兩年工作,以便加深知識的深廣度和獲取實務經驗。先工作或先升學,表面上大相逕廷,其實骨子裡的差別根本可以忽略。在「朝三暮四」這個成語故事裡,主人原本餵養猴子的橡實是「早上四顆下午三顆」,後來改為「朝三暮四」,猴子就不高興而堅持要改回到「朝四暮三」。先工作或先升學,其間差異就有如「朝四暮三」與「朝三暮四」,原不值得計較。但是,我們經常看不到這種生命過程中長遠而持續的累積,老愛將一時際遇中的小差別誇大到攸關生死的地步。

最諷刺的是:當我們面對兩個可能的方案,而焦慮得不知何所抉擇時,通常表示這兩個方案或者一樣好,或者一樣壞,因而實際上選擇那個都一樣,唯一的差別只是先後之序而已。而且,愈是讓我們焦慮得厲害的,其實差別愈小,越不值得焦慮。反而真正有明顯的好壞差別時,我們輕易的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可是我們卻經常看不到長遠的將來,短視地盯著兩案短期內的得失:想選甲案,就捨不得乙案的好處;想選乙案,又捨不得甲案的好處。如果看得夠遠,人生長則八、九十,短則五、六十年,先做那一件事又有什麼關係?甚至當完兵又工作後,再花一整年準備考研究所,又有什麼了不起?

當然,有些人還是會憂慮道:「我當完兵又工作後,會不會因為家累或記憶力衰退而比較難考上研究所?」我只能這樣回答:「一個人考不上研究所,只有兩種可能:或者他不夠聰明,或者他的確夠聰明。不夠聰明而考不上,那也沒什麼好抱怨的。假如你夠聰明,還考不上研究所,那只能說你的決心不夠強。假如你是決心不夠強,就表示你生命中還有其它的可能性,其重要程度並不下於碩士學位,而你捨不得丟下它。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所也無需感到遺憾。不是嗎?」人生的路那麼多,為什麼要老斤斤計較著一個可能性?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一生背運:高中考兩次,高一唸兩次,大學又考兩次,甚至連機車駕照都考兩次。畢業後,他告訴自己:我沒有人脈,也沒有學歷,只能靠加倍的誠懇和努力。現在,他自己擁有一家公司,年收入數千萬。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不順利,而在事業上順利,這是常見的事。有才華的人,不會因為被名校拒絕而連帶失去他的才華,只不過要另外找適合他表現的場所而已。反過來,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太順利,也難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創業,而只能乖乖領薪水過活。福禍如何,誰能全面知曉?我們又有什麼好得意?又有什麼好憂慮?

人生的得與失,有時候怎麼說也不清楚,有時候卻再簡單也不過了:我們得到平日努力累積的成果,而失去我們所不曾努力累積的!所以重要的不是和別人比成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功不唐捐,最後該得的不白少你一分,不該得的也不白多你一分。好像是前年的時候,我在往藝術中心的路上碰到一位高中同學。他在南加大當電機系的副教授,被清華電機聘回來給短期課程。從高中時代他就很用功,以第一志願上台大電機後,四年都拿書卷獎,相信他在專業的研究上也已卓然有成。回想高中入學時,我們兩人的智力測驗成績分居全學年第一、第二名。可是從高一起我就不曾放棄過自己喜歡的文學、音樂、書法、藝術、和哲學,而他卻始終不曾分心去涉獵任何課外的知識,因此兩個人在學術上的差距只會愈來愈遠。反過來說,這十幾二十年來我在人文領域所獲得的滿足,恐怕已遠非他所能理解的了。我太太問過我,如果我肯全心專注於一個研究領域,是不是至少會趕上這位同學的成就?我不這樣想,兩個不同性情的人,註定要走兩條不同的路。不該得的東西,我們註定是得不到的,隨隨便便拿兩個人來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卻看不到他所失去的,這有什麼意義?

從高中時代閔始,我就不曾仔細算計外在的得失,只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不喜歡鬼混,願意花精神把自己份內的事做好;我不能放棄對人文科學的關懷,會持續一生去探討。事實單單純純地只是:我只在乎每天廿四小時生命中真實的累積,而不在乎別人能不能看到我的成果。有人問找,既然遲早要唸博士,當年唸完碩士就出國,今天不是可以更早升教授?我從不這樣想。老是斤斤計較著幾年拿博士,幾年升等,這實在很無聊,完全未脫學生時代「應屆考取」的稚氣心態!人生長得很,值得發展的東西又多,何必在乎那三、五年?反過來說,有些學生覺得我「多才多藝」,生活「多采多姿」,好像很值得羨慕。可是,為了兼顧理工和人文的研究,我平時要比別人多花一倍心力,這卻又是大部份學生看不到,也不想學的。

有次清華電台訪問找:「老師,你如何面對你人生中的困境?」我當場愣在那裡,怎麼樣都想不出我這一生什麼時候有過困境!後來仔細回想,才發現:我不是沒有過困境,而是被常人當做「困境」的境遇,我都只當做一時的際遇,不曾在意過而已。剛服完役時,長子已出生卻還找不到工作。我曾焦慮過,卻又覺得遲早會有工作,報酬也不致於低得離譜,就不曾太放在心上。唸碩士期間,家計全靠太太的薪水,省吃儉用,但對我而言又算不上困境。一來,精神上我過得很充實,二來我知道這一切是為了讓自己有機會轉行去教書(做自己想做的事)。三十二歲才要出國,而大學同學正要回同一個系上任副教授,我很緊張(不知道劍橋的要求有多嚴),卻不曾為此喪氣。因為,我知道自己過去一直很努力,也有很滿意的心得和成果,只不過別人看不到而已。

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從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斷地和別人比高下,而只在乎自己內在真實的累積。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確實瞭解到: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有劇烈的起伏。同時我也相信: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長久持有。假如你可以分享這些信念,那麼人生於你也將會是寬廣而長遠,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困境」,也沒有什麼好焦慮的了。